今天是:2024-4-16 星期二
当前位置 >> 主页  >> 新闻聚焦 >> 中小学教育分会 >> 正文
诸暨市科学新教师团队赴天马初中课堂观摩(图)
时间:2021-11-26        
字号选择〖    〗  

初冬气爽,正是沉心学习的好时节。近日,诸暨市科学教研员卢朝霞老师带领新教师团队赴诸暨天马初中组织课堂观摩活动。窗户外是融融的初冬暖阳,教室内是洋溢欢声笑语的科学殿堂。

其中,《物质的构成》揭开了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组成地壳的岩石》让我们看到了学科的奇妙融合;《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一课讲述的则是一位市级名师,一堂别开生面的生物示范课,和一群淳朴热情的西藏班孩子之间的故事。

《物质的构成》一课由天马初中朱佳瑜老师呈现。朱老师语言简练,全程高能输出,巧妙运用“倒装”的形式,将“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这一问题前置,用问题驱动课堂,给课堂定下充满悬念的主基调,引发学生进行猜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创新的实验装置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课堂伊始,朱老师就用混合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细玻璃管的巧妙运用放大了物质混合后体积的减小。酒精的汽化和液化实验简洁明了地解释了不同状态下分子之间的距离不同。“用分子的形式画一杯酒精”这一学生活动更是直观地把学生脑海里的景象具象化呈现出来,可以对症下药解决学生思维上的迷思概念。

 《组成地壳的岩石》一课由天马初中王娇老师呈现。此次王老师带来的课堂可谓干货满满。首先,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岩石的相似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引出了岩石的种类,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以科学史贯穿始终,从“火成派”到“水成派”最后融合成“多元派”的科学历程浓缩进一节科学课中,让学生有了丰富体验的同时,把不同种类的岩石介绍了然。

 此外,王老师巧妙运用“多色蜡烛”模拟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将课堂推向高潮,化抽象的材料为感性的物质,最后升华学生理性的认知。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一课由滨江初中陈坚老师呈现。 陈老师自成一派的热场方式让他和西藏班孩子迅速打成一片,短短几十秒内就建立起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和超乎首次见面的默契。

课堂伊始,陈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对比缺水蔫巴和浇水后的同一株植物,引出根的作用并明确具体的吸水部分——根毛区。继而追问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去向,列举生活中的水管,引发学生对于运输结构的思考。

小组观察活动是孩子们最活跃的环节,陈老师在旁协助剥树皮,实时给予指导,并运用科技在课堂上实时展现导管和气孔的真实形貌。借助对蒸腾作用的思考,过渡至寻找与观察叶片上的气孔,几个学生实验将学习生物的关键落实到位。陈老师除了用语言多次传递,更让学生从实验中去体会“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思想。此外,陈老师用气球模拟保卫细胞和气孔开合的情况,既形象又直观。相信这一堂课将会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记忆中。

课后,天马初中詹桂峰老师对分别从实验设计和思维模型建立的角度对《物质的构成》一课,进行了点评。市教研员卢朝霞老师对每节课逐一点评,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指导,并对他们表示高度的赞扬,升华本次活动主题。同时,殷切鼓励新教师团队,希望他们能以优秀的前辈为标杆,不断学习进取,更好的提升自我。

(杨舒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