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钟乐平 朱永林)2025年3月20日,浙江义乌外国语学校在育英楼大会议室召开平安校园建设研判会,校长室成员及各部处分管安全的人员、法制副校长王之亮参加会议,张义文副校长主持会议。
平安校园建设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教育秩序的重要任务。与会人员对当前校园面临的安全新形势进行研判,纷纷提出了应对措施。
社会环境复杂化。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增多,如交通拥堵、流动摊贩、治安风险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易受不良信息、网络暴力或诈骗的影响。社会矛盾可能通过家校矛盾、校园欺凌等形式向校园渗透。
学生群体特征变化。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学生比例上升。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群体的特殊需求需重点关注。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突发事件与新型风险大。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防控等常态化管理压力增大。自然灾害、校园暴力、意外伤害等应急能力需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带来隐私保护与网络安全新挑战。
协同机制缺位。家校社联动不足,家长安全意识参差不齐。
与公安、消防、卫健等部门协作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
面对这些安全隐患,副校长、安全工作室执行主任张义文提出了应对措施。完善制度体系,压实安全责任,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校长、教师、安保人员职责。
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排查隐患并动态整改。
深化安全教育与心理干预,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展防欺凌、防溺水、急救技能等专题培训。
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落实课时,完善一生一档一策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咨询热线。
强化常态化应急演练,如消防疏散、防暴恐演练,提升师生实战能力。
构建多方协同治理网络。通过家长会、知识讲座普及安全知识,引导家长参与校园安全管理。
加强部门协作。联合社区公安、消防、市监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检查。
引入社会力量。鼓励公益组织、法律顾问等参与校园安全服务。
应对新型风险挑战。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防范网络沉迷与诈骗。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校园安全预警平台,实时监测风险动态。
“平安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们学校建校30多年,一直将师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主要是靠各种安全预防措施。安全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教育需求的提升,当前平安校园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需要通过研判,明确重点任务,形成多方合力,坚持预防为主、科技赋能、多元共治。只有通过思想重视,制度完善、资源整合、教育深化和社会协同,才能构建起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护网,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董事长、校长杨卫平先生表示。
会议结束后,全体人员实地检查了学校宿舍及食堂的安全卫生工作。